一、考情介绍
村干部考试的真卷 《综合应用能力》为全主观题,分为两个题型,共含3道真题,其中案例分析题两道,材料写作题一道。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备考时要多搜集和阅读一些与基层工作相关的资料,关注中央关于基层和农村建设的文件。浙江的公职类考试非常具有时代性,考生在备考中要围绕一个“新”字准备:新时代、新形势、新政策。
二、
考题回放
(一)
案例分析题
时间 |
材料考查主题 |
考题解析 |
2017年
|
个人信息保护 |
2016年,山东考生女生徐玉玉以568分的高考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2016年8月19日下午4点30分许,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按照对方要求,徐玉玉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骗子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 |
做好土地确权工作 |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和确定。2013年1月31日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
2016年
|
土地承包纠纷 |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向着农民利益倾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土地的增值成为必然,以前一些不太明显的纠纷浮出水面。 |
最严环保法 |
“没通过环评要拘留;偷排污染物要拘留;伪造、造假要拘留;瞒报、谎报数据也要拘留……”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保法》备受瞩目,这是1989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后的首次修订,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其体现出六大亮点:立法理念创新,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模式转型,监管手段强硬,鼓励公众参与,法律责任严厉。 |
从表格中的历年考察重点不难看出,浙江省村干部考试的案例分析题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围绕“三农问题”来进行考题设置,所以考生一定要将三农问题作为复习重点,而在三农问题中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又是重中之重,所以,考生要格外关注这一点;另一类就是热点问题,不论是个人信息保护还是环保法案都是近年来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重点民生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考生把握两个要点即可,一是三农问题,二是时事热点。
(二)材料写作题
时间 |
材料考查热点 |
热点解析 |
2017年
|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
近年来,随着农业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多措并举的品牌化工作强力推进,海东农业品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海东市紧跟国家战略和时代步伐,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动摇,突出“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的发展定位,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在全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海东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虽然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却很少,除了少部分知名品牌外,多数品牌影响力还仅停留在局部地域。农业品牌建设还需要做大做强。 |
2016年 |
互联网+三农 |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独列出并详细指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等与推动农产品上行、发展电商产业园、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与生态体系等相关的发展意见,为电商平台推动服务“三农”,开拓金融服务打了一剂“强心针”。可以看出,促进农村电商向纵深发展将是2017年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 |
从表格可以看出,浙江省村干部考试的材料写作题都是围绕“三农”来出题,但是考查重点偏向于如何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如何理解三农政策等,而这些都是与村干部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比较贴近生活,所以,考生要多家关注三农政策的最新动向,深入理解三农政策,才是村官考试的通关之道。
三、题型分类
(一)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查本年度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一些持续性大家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通常是给出一到两个案例,通过案例来回答下面的题目,题目可能要求分析原因,也可能要求提出对策或是概括内容。因此,这一部分的考查与申论客观题目考查的能力类似,有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可以通过申论题目来进行练习。
(二)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题有点类似申论中的千字文,多是基于材料的基础之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文章立意,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形成文章。一般的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大的部分。具体还要注意标题、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的写法,这些还需要考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根据对各地《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命题特点的研究和总结后发现,材料作文题的出题立足点基本上都是依据当年的社会民生热点事件、时政,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特别密切地去关注社会的动态和一些重要的时政要闻,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四、答题技巧
(一)学会阅读理解。纵观最近的大学生村官考试不难发现,观点型材料比例大幅减少,案例性材料几乎占据通篇,导致很多考生能看懂故事,但是找不到所需答案。为了帮助考生走出这一困境,建议考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读懂材料,不但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内容,还要运用全面思考的能力,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案例型材料,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快读法,找出其隐含的推论;另一方面要读透材料,尊重材料、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会归纳概括。在村官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贯穿考试始终的一种能力,是解答所有题目的基础。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结构和逻辑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对材料的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二是掌握基本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如同义法、同范围法和主体合并法等,提高自己对材料中相关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是要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历年真题、模拟题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学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本质上是深度的归纳概括,是基于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解答该题型,重点要掌握综合分析的一般作答思路:综合-分析-综合,即总-分-总结构。首先概括评论对象;其次,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不合理性等;最后,提出对策或形成结论。
(四)学会综合写作。近年来,作文书写难度逐年增大。部分考生存在读材料逻辑混乱的情况,虽然能读懂每一则材料,但却不会将各部分进行联系,从而造成分数不高。考生要在日常练习中注重逻辑思维导图的训练,通过梳理逻辑思维导图,理清整篇材料逻辑,抓取作文写作脉络,特别是作文的立意;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训练中养成通过读透材料寻找要点,综合全篇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够结合政府的政策和重大理论,透过现象抓本质,提高自己文章的深度和高度。
五、真题直击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
2016年,山东考生女生徐玉玉以568分的高考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2016年8月19日下午4点30分许,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18日,女儿接到了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她办理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说钱过几天就能发下来。”徐玉玉的母亲李自云告诉记者,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则电话的真伪。
按照对方要求,徐玉玉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骗子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
警方介入调查后,于2016年8月26日将六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捉拿归案。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陈某租住房屋,购买手机、手机卡、无线网卡等工具,从他人手中购买五万余条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信息,并雇佣郑某、黄某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名义对高考录取生实施电话诈骗。
材料二
2016年8月,北京海淀法院就判处一起教育机构“内鬼”倒卖信息案,罪犯之一杨某先后在北京3家教育机构工作。其间,杨某私自拷贝复制公民个人信息两百余万条,并全部卖给被告人徐某。而被告人刘某后从徐某那里购买60多万条信息,被告人范某又从刘某处复制走50万条,之后,被告人牛某、刘某从徐某处购买走5万余条。
2016年海淀警方在侦办一起伪基站案件时,发现嫌疑人的电脑中存有大量学生和家长信息,于是逐一开始排查,进而查到了某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卷入其中,控制了杨某等6名嫌疑人。据该案检察官向记者介绍,教育培训行业需要有大量客户,这成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诱因。受利益驱动,一部分犯罪嫌疑人实施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并将上述信息应用到业务的扩展之中,以挖掘潜在客户,并由此催生了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市场。信息买卖通常存在多重复制转手的现象,有理由怀疑这些信息是从教育机构流出,因为只有教育机构因各种原因收集学生和家长信息,但至于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则是此类案件的难点。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当下我国信息过度收集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数据收集成为了一种泛收集、过度收集,没有科学规划,也缺乏权利意识。
以徐玉玉一案为例,其助学金申请表格包含了26个数据项,其中不仅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住址,还有个人照片、生日、银行账号、学号、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信息等。这些数据不仅呈现了申请者自身的状况,还反映了她的社会关系网。悲剧发生之后,各方讨论,但鲜有人认真地问一句:申请助学金真的需要如此多的数据吗?
过度收集的问题还在于,大部分的数据在收集后,都没有加密保存。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让数据复制、转移的成本非常低廉、过程非常简单快捷。没有加密的数据,基本上就是在“裸奔”。数据被大量收集起来,又没有加密保存,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果十分严重。
资料四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一起以视力检查为名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体检机构必须是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政府举办的公立性医疗机构。但在郑州有这么一支“三无体检队”,无资质、无医学背景、无认证,由一家销售角膜塑形镜的科视视光公司和一家民营医院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学组织,进入郑州、开封、焦作等城市的几百所中小学进行体检,要求体检的孩子填写“视力异常登记表”,每一位检查完视力的孩子,无论视力好坏,都会被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家长手机号等信息。截止到央视曝光,该公司已非法获得134280条学生信息,信息获取后该公司又谎称“郑州市中小学近视防治中心”骗取家长信任,在没有《医学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眼科医生的情况下进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而其所销售的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用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验配不合格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脱落,甚至引发角膜感染。
问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就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提出对策建议。(25分)
要求:对策合理、针对性强,表述简洁、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1)加大宣传,及时曝光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手段,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如不要轻易填写各类信息调查表。一旦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和侵害,及时报警。
(2)加强对信息行业的监督,尤其是教育培训机构等信息密集的行业,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
(3)政府部门要从立法上重视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健全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提倡信息收集的权利意识,防止学生的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如助学金申请表等,不应收集无关信息。
(4)重视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要通过加强技术手段,做好数据收集后的加密保存工作,提高预防侵害个人信息的技术。
(5)强化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惩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切断信息贩卖的利益链条。(337字)